齐鲁晚报·齐鲁壹点 张颖
在日照华洋白求恩医院中医科,主治医师徐娇阳用十余年的坚守与钻研,诠释着中医人的温度与深度。她毕业于滨州医学院中医系,又于山东中医药大学进修,师从丹溪派第21代传承人朱孟强、九针埋线带头人唐治安等名医,在中医临床的天地里,为患者耕耘出一片健康的绿洲。
传承创新:在名师指引下深耕中医临床
“中医是一门需要沉淀与传承的学问,跟着名师学习的过程,让我真正领悟到中医辨证施治的精髓。”徐娇阳谈及从医之路,眼中满是对中医的热忱。她是日照针灸学会痛症委员会委员,跟随丹溪派第21代传承人朱孟强老师、九针埋线带头人唐治安老师等多位名医研习,将不同流派的诊疗思路融入自身实践。
10余年的临床打磨,让徐娇阳形成了独特的诊疗风格。在她的诊室里,脉诊、舌诊是诊疗的“必修课”,通过细微脉象、舌象变化,探寻患者病机根源。“中医讲究整体观,每个病症背后,都关联着脏腑气血的平衡。”她常这样强调。面对肥胖症患者,她不单纯着眼于体重数字,而是从脾肾阳虚、运化不利等角度辨证;治疗失眠,会深入分析肝郁化火、心肾不交等证型,力求精准破解病症密码。
辨证施治:用特色疗法解患者病痛难题
温阳散寒,督灸唤醒“生命火力”
“很多阳虚患者,长期受怕冷、四肢不温困扰,生活质量大打折扣。督灸这种疗法,能很好地温补阳气。”徐娇阳介绍起督灸,条理清晰。患者孙女士多年怕凉、四肢不温,夏天不能穿短袖、进空调房,6月还得开电热毯,伴痛经、夜尿。徐娇阳通过脉诊,判断其命门脉沉细弱,属典型阳虚,制定督灸疗程。
施灸2次后,孙女士手足冰凉减轻,能短时间进空调房;5次后,手足转温、痛经缓解,夜尿减少,不用电热毯,还能偶尔穿短袖。“督灸作用于督脉,能激发阳气,就像给身体‘加把火’,让阳气慢慢回升。”徐娇阳说,每次给患者治疗,她都会细致观察灸后反应,调整后续方案,确保阳气逐步稳固。
埋线调脾,重塑身体“代谢平衡”
“穴位埋线减肥,不是简单的‘减重’,而是通过调理脏腑,改善代谢。”面对肥胖患者,徐娇阳有着清晰的治疗逻辑。45岁的张女士,因脾肾阳虚、湿邪淤积肥胖,体重143斤、腹围106厘米。徐娇阳选穴温补脾肾、化湿祛邪,埋线治疗后,7天复诊腹围先降6厘米,五次后体重减14斤、腹围缩15厘米。
“埋线利用线体对穴位的持续刺激,调节脾胃功能,让身体代谢回归正轨。”徐娇阳解释,治疗中她会根据患者体重、腹围变化,以及脉象、症状调整穴位和手法,“有的患者前期体重变化小,但腹围先降,这是内脏脂肪在减少,也是好现象,得及时给患者信心” 。
针药并用,平息失眠“心火肝火”
“失眠患者太痛苦了,睡不着、睡不好,整个人状态都差。得从肝郁、心肾等角度综合调理。”徐娇阳说起失眠治疗,满是共情。39岁的薛先生,因争吵后出现入睡难、易醒,每天仅睡2 - 3小时。脉诊显示肝脉洪大、心肾脉沉弱,证属肝郁化火、心肾不交。
徐娇阳采用中药内调、针灸推拿外治:针灸选安神穴,加脐八卦乾卦、坤卦交心肾,太冲穴泄肝火;同时根据恢复情况,调整中药和推拿手法。5天后,薛先生入睡时间缩短至1小时内,能睡5小时;10天后,一晚睡7小时,虽多梦但改善明显;继续治疗2天出院,半月回访,睡眠已基本恢复正常。“针灸和中药配合,能内外兼治,帮患者重新找回‘好睡眠’。”徐娇阳说,每次调整方案,她都会和患者耐心沟通,解释变化原因,让患者明白治疗的“来龙去脉”。
医者初心:以患者康复为坐标,坚守中医阵地
“当医生最有成就感的,就是看到患者从痛苦中解脱,重新找回生活的活力。”徐娇阳说,临床10余年,她见证了太多患者的“蜕变”——阳虚患者能正常穿短袖、吹空调,肥胖患者轻松减重重拾自信,失眠患者恢复优质睡眠回归工作生活。这些变化,既是患者的新生,也是她坚持中医道路的动力。
在徐娇阳看来,中医诊疗不仅是技术的施展,更是一场“身心对话”。她会花时间倾听患者诉求,从生活细节里找病因线索;治疗中,关注患者情绪变化,用鼓励和专业讲解,帮他们建立康复信心。“患者信任中医,我们就得把辨证施治做细、把特色疗法用活,让中医的智慧真正惠及更多人。”
未来,徐娇阳希望继续深耕中医领域,在名师经验基础上,探索更多病症的中医解决方案;也想通过科普、义诊等方式,让更多人了解中医、信任中医。“中医的传承与发展,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,我愿做其中踏实的一棒,用针药守护更多人的健康。”
哪些证券公司比较好,红腾网,股票配资平台有哪些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